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 婚礼仪式

简述古代婚礼六礼的基本程序

古代婚礼六礼的基本程序

一、纳采

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二、问名

经过提亲后,得到女方的许可,就送雁到女方家以问女方的名姓和生的年月日,以及门窗井灶八卦等叫问名。颊也是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由媒人到女方家中询问待嫁女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等,逐卜是否合乎婚娶的时辰和禁忌。

三、纳吉

男方得知女方的名字之后,便卜问吉兆,谓之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礼议中相当于男方篇议婚的第一步。所谓“男女有约,拿命作卜,胜乃戒之,嘉纳之焉”。然后出卜人将双方完婚的吉期写在帖子上,备上礼物通知女方,谓之“送好”。

四、纳征

亦称纳成、纳币。婚姻礼仪。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后,如果女方家同意这门亲事,就收下男方送来的“束帛”和“玄纁”,然后选择成婚的吉日,男方家再备些礼物送到女方家,作为聘礼。仪礼·士昏礼:“纳征,玄纁束帛俪皮。”郑玄注:“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古代纳征所送的聘礼,根据下聘礼物的贵重与否,分为六种规格,即纳征礼的六种:玄纁、羊、俪皮、干、禄米、束帛和大璋。玄纁是用来祭祀的圭和璋。羊即牲畜之肉,俪皮即两张鹿皮。干是盾牌,用来卫体护身。禄米是用来祭神的米。束帛和大璋即玉器。这六种不同规格的聘礼在周代是“三帛二生二死”,即死去的兽皮两张、活兽一只、五匹帛和两张鹿皮。到了唐代聘礼大为简化,但最少仍不少于三匹彩缎,明清时彩缎五匹或七匹不等。古代的聘礼主要是表示男方的诚意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五、请期

婚姻礼仪。即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后,照例要送上一只雁作为请女方决定婚期的聘礼。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如宾礼。”古人的观念中认为白露降下来雁群就南飞了,“白露初二而征鸟厉行。”可见雁是一种信鸟,婚姻中用作凭证之物。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这里的“文”是指卜于祖先庙得吉喜而言。“厥祥”是指卜问凶吉。意思是说卜得吉兆而决定嫁娶日期。

六、亲迎

这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天之妹嫣。载昏载夙,靡明靡晦。以阅无母。”昏即是黄昏,夙即是黎明。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亲迎这种婚礼形式在古人心中是非常隆重的。古代亲迎的礼节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特点。先秦时亲迎的地点在女家,诗经·大雅·大明中有“亲迎于渭”的诗句;汉代时亲迎的地点在男家,汉书·外戚传载:“帝聘迎平阳公主而主不答违诏会利馆舍从以往还舍时余日王式从后闭会馆门宾客大惊主不得已而王乃上舆载以从驰会武平城门已来迫不得已乃渡渭从骑皆骑横桥从时唯重骑两人于桥下马上桥去旁骑皆驰下走从骑不得下到城门已来重骑仆从还令街使御史府吏将至城门使者入通闻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尚冠保姆持节诏使式就邸主不得已乃幸邸主式拜谒主冠席主乃坐男主席东上宾席西上舍人取缘席请降下席主宾主皆答拜重自奉觞寿主酒主古代婚礼六礼的基本程序

一、纳采

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如果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纳采”,男家备礼,特选合儿女年岁的家禽,通知女家,女家同意后,进行互换结婚礼物。

二、问名

男家纳采礼成后,又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其吉凶,认为男女可成婚并言明全代姓名。

三、纳吉

男家问名若属吉兆,将卜所得凶吉和占辞通过媒人转告女家,双方决定缔结婚姻。

四、纳征

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魏晋之后,“纳征”之礼逐渐丰富。“纳征”的具体内容各朝都有不同,宋朝时为“币、帛、俪皮”。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朝,“纳征”的礼物已是“钱、帛”,而宋代极盛,除了钱币、绸帛之类,还加送酒、脯、茶、香等物。到了明代,“纳征”的礼物有牛、羊、酒、茶、米、面等物,并且还有染色五件(大红纱、红绢之类),相送时还要祭祖两次。清代“纳征”礼物益发丰富,有绸缎、首饰、器皿等供女方置办嫁妆之用。近代的“纳征”,一般是在男女双方两家议定迎娶日期后,男家先将“大征”送往女家,以取回“允征”的回礼。到了清代末年,竟有送汽车、房屋等贵重物品者。民间俗称“大聘礼”。

五、请期

俗称“提日子”“送日头”,即由男家选定婚期,派遣媒人向女家提出日期大吉,征求同意,民间俗称“说好”。宋时仪式还相当隆重,主妇必须回避。宋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记载了当时提亲的情形:“婿家专遣媒氏以雁并酒礼至女家,一面即须一面受‘回雁’,并以酒礼尽入门内。一面再三五次往来,以询历法。若历日即时可成婚者,即依旧定准信物;如阴阳官历日不得成婚者,即请女家示以节候商量进止;如两家全无碍者,则须候至九月重阳日方行大礼;如女家受信物者,即于受信日具酒礼遣媒氏送至男家;如不收信物者,男家即以礼物归去。”可见古时对婚期的选定和确定是相当重视的。明代以后,“请期”之仪逐渐从简。

六、亲迎

婚礼中最重要的仪式。自唐代始“亲迎”已成为礼之“正礼”。新郎带上迎亲队伍按约定的日期随同礼车前往女家迎接新娘。新娘上轿后新郎官还要射“撒谷豆”,意在避邪。迎亲的队伍在途中要经过许多“祭门”仪式,以雁为礼,“奠雁”雁南翔北飞有序;“御轮马”雁南翔有顺;“撤苇席”是象征婚后将去掉双方的居室中隔墙而放的一苇席;“拜舅姑”新郎与新娘拜见岳父母和舅姑亲戚;撒帐(传说是撒芝麻与官豆以防煞气)后新郎与新娘入帐;次日早晨拜堂后新郎还要从西阶入席与新娘共坐东阶饮宴;新郎还要在门外唱“却扇歌”(又作催妆歌)新娘从东阶下由人扶着出外拜舅姑等长辈并盛妆端坐花轿赴新郎家成亲入门时由伴娘手持红烛前导新娘跨过火盆(辟邪)后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后入洞房饮交杯酒并拜床公床母等仪式。宋代以后出现了“长者为车辈肩舆”“贵家用龙檐舆扛出门就夫”(轿门以东西代表乾坤门也象征天地男女也),这些都不是原始习俗中所本有的意思,应是明清时代一些俗规变异和神权崇拜造成的后果。但是迎亲的车队并不是原路返回新郎的家门而是还要从正门绕回院内另一侧的门然后再由后堂入室这样就等于走了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