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 传统节气

春分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春分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一、春分的含义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斗指卯位(正东方向),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因此又称“日中”、“日夜分”。春分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在这时节,中国民间有很多传统风俗,十分讲究。

二、春分风俗

1. 竖蛋春分立蛋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游戏。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方法是这样的: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鸡蛋立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 粘雀子嘴这一种传统风俗在很多地方都有。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插在田边田埂上或山鹊儿身上,并念念有词:“雀儿雀儿,啄我田边去,保我谷米丰收。” 以此来希望雀子把啄食的虫子全部吃掉,以期庄稼好丰收。

3. 放风筝春分这天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踏青观花,不少人也要放风筝。此时,京郊农村的风筝最多了。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中国南北古人当初以猛禽比喻凶恶的寇盗,而以鹰称善战的勇将。鹰变为鹞和鸢,是古人的浪漫想象;遏止这种想象,是古代统治者符咒的“风筝政策”;而放风筝,实际是放飞心情。

4. 春祭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即开始扫墓祭祖的俗称。清明扫墓,即为“春祭”。很多人家的宗祠都有哪些保佑平安、祈求健康长寿的祖宗牌位;由于女人不便进祠堂拜祭祖先就在家早晚礼拜。“戊不朝圣地火不收”,说的是拜祭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并且家家户户要看日子,而春分时节气候舒适正是绝佳时刻。

5. 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阳江人春分吃春菜外,还要吃各种各样的米果:萝卜千、蛤蝼粽、蚊子仔粽等。

6. 送春牛旧时,四川乡间有送牛神的习俗。是日,人们向别人馈送绘有金牛头像和吉利语句的春牛图(画牛之头而不画全牛),送上红纸袋、红纸签写的吉庆语句真牛贴于门上以谢神牛为人报吉送福之德称“送春牛”。送图者多为未婚青年男子;受图者多为妇孺老幼尤其是孕妇和产妇以及乳婴者居多。红纸袋上一般写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年丰大有”等吉祥用语。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