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 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民俗活动守岁 作文

春节期间民俗活动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人民在过年时有诸多陈规习俗。新年的初一,人们不吃初一饺子,不扫初一地,初一摸一下门口的东西,要来年顺顺利利;小孩们不许说脏话,大人不准打小孩,若是谁反了这些禁忌就找来麻(麻烦);吃完了饺子出门拜年之前不能说“死”字;在路上遇见熟人不能问好,若是谁违背了规定就说明他“白瞎”了(一年都无所事事的意思)。

在秦代时已有除夕逐疫百鬼的习俗。除夕夜,人们将门前悬挂着彩灯,燃松柏燃竹,还要喝菊花酒、吃据称能延寿的“柏子仁粥”。在汉代之前,人们在除夕之夜一直坐守到鸡鸣将灯吹灭。

守岁习俗中还包含着一种游戏:先盛好一碗饭,在碗上挖个小坑,如老鼠出入的洞口。等到老鼠出来偷食时,只要触动碗,这老鼠就会掉到坑里被捉住。还有一种办法是灭烛而卜。如一人在黑夜持烛待到鸡鸣,那老鼠以为天亮了就会出洞,此时灭烛照光,老鼠就会无处可逃。

除夕夜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洒、禁扫地、禁打骂、禁簸米、禁揭厕、禁掘井、禁动针、禁覆瓯、禁借物、禁教唆等等。尤其是大小便不能到井中或大路边,以免影响下年的运气。初一一早起还要放鞭炮以驱“年兽”。初三不能起灶。

还有一些如孕妇不能扶娘家新坟等不同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的意义各不相同:如祭祖是为了尊敬祖先;禁洒是为了避凶趋吉;禁掘井是为了避免井中有恶物;而禁动针则是因为针是铁做的,而铁又与凶字谐音,“剪裁用以制也”(辞海),因之这就要特别忌讳之;甚至新娘子的喜帕子也不得丢在井里。

在有些地区还有祭祖之后“散年纸”的习俗。所谓“散年纸”即祭祀之后在街上所散发的一种特制的年画,由僧人向善男信女们施舍于手里或门内,相传这样做可以避免火灾等不幸事件的发生。这风俗源于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鲁创立的五斗米教。后汉书·方术传下记述:汉献帝建安中,“沛国丰人张角等流言‘天下大赦’,或云‘天下当以大吉’,以五斗米为符教于世相遗,名‘为太平道’”。三国演义中也有“造作黄旗、黄榜、假写檄文传言惑众”的记载。这太平道的教徒们不仅宣传教义而且还“散米肉置其中以赈贫贱”。这种散于众人的做法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旧时的习俗都已淡漠或失传了。但了解一些传统习俗还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