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 丧葬风俗

传统丧葬习俗中的忌讳与禁忌

传统丧葬习俗中的忌讳与禁忌

一、停尸仪式:

当病人还有一口气时,就要开始预备停尸仪式。停尸仪式是宣布正式的死亡已经来临,同时也是对即将开始的丧葬活动的开始。首先会在床前临时铺设“领魂践”之后在死者的床前放一个用竹编的筛子,当地人称之为“魂篮”,在“魂篮”里放一个陶钵,并在陶钵里插上死者的打狗饼子。

二、报丧仪式:

在农村,孝子会头戴孝帽,手拿丧棒,跑到死者的生前好友家报丧,而在城市里就不必这么兴师动众了。

三、招魂仪式:

一般在停尸的当天晚上,孝女会在十字路口为亡亲“烧倒头马”,即为招魂,意思是亲人的灵魂快回来了。

四、居丧仪式:

居丧就是守孝,一般会守孝三日,这三日内有很多的禁忌:如男女不能同房,不能穿戴鲜艳的衣服,男子不能剃头,女子不能化妆等。而服丧期间还有“五七”、“百日”、“三年”之俗称。五七指二十七日,百日指一百天,三年指三年服满之日。在居丧期间还有很多的讲究和忌讳。比如逢七日时,要给死者送“接魂面”,即用面粉70克蒸成的两个小饼和一碗长寿面。头七时,女儿还要准备一些冥币等祭品上坟祭祀等等。而一般死者死后每隔七天所祭祀的风俗习惯,称为“做七”。而民间把“做七”称之为“烧七”。即从死者去世的第一天算起,每七天为一“七”,共七个“七日”。在每一个“七”的头一天晚上都要到死者的坟墓上去烧纸送钱。民间还有“守七”之俗,即人死后其亲人每七天要设奠于所送冥衣之旁而哭之。这样的人家在第七个七天时还要大哭一场。俗称“做七”。

五、吊唁仪式:

吊唁是丧葬仪式的礼法之一。吊唁者有身份高低之分以示慰问的隆重程度。祭文写在祭礼用的讣文上。一般开篇就要说明所祭何人何事何因。有的还加上几句对亡者的赞颂。祭文的用语有的很华丽有的则较为平凡以表示对亡者悲痛怀念之情。一般而言祭文以押韵文写为宜也有用散文写的。

六、入殓仪式:

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之意;大殓是指入棺之意也就是把死者抬入棺木放在中堂临时搭建的灵棚里。棺材放在灵棚的中央供亲友们前来吊唁。入殓时死者的亲人要穿白戴孝跪在棺材前放声大哭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入殓之前还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墓地定下安葬的具体时间等等迷信的活动。由于各地区的民族风情不一样也有一些差别。入殓以后就要把棺材送到墓地下葬埋葬就是最后的一幕了。

七、出殡仪式:

出殡又叫“送殡”或“送老奶奶”民间对死亡还有一种称呼为“老了”认为人必有一死死后魂归西天得大道而成仙意为灵魂不灭或死后转生世上死了的人会托梦给活着的人让他找几个人给他挖坑等等因此挖坑的人被称为“坟工”挖好坑后还要念经超度亡灵死者的子女及亲属要穿孝戴孝跪拜等行一系列的礼仪。出殡时由长子手持死者的遗像和灵幡倒退着走在前面其他子女亲属则头戴孝帽手拿丧棒跟在后面哭着送出家门死者的棺材随后起行由十六人组成的杠子手肩扛杠子前导而行杠子前再由一个手持黑伞的人开道即为“打伞的”。八个人端着盘子跟在打伞的人后面一路抛撒着五谷之类的吉祥物品称为“撒五谷”。起灵时要燃放鞭炮吹起唢呐以壮声势同时还要把一只活公鸡捉来放在棺材上俗称“领魂鸡”。出殡的队伍要经过街巷时沿街店铺的人要在大门口放些爆米花、生铁块之类的称作“扔殃”。旧时还要在送葬回来时在进入家门之前打一道“殃门”并用红纸包好铁剪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