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 礼仪规范

中国各节日的礼仪礼节

中国的节日礼仪礼节

一、春节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岁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要辞旧迎新,吃团圆饭,相互拜年,恭贺新年。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上元节、灯节。此节习俗连串:赏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耍龙灯、玩狮子等。尤以闹元宵最为盛行。“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三、清明节

祭祖扫墓的日子。现代民政部称清明扫墓为上坟、祭陵、省墓等。此时寒食节相重,禁火三日,寒食一日。清明节主要流行于华北部,以及华南沿海一带。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也称端阳、午日节、重午等。“端午”二字至汉代才出现。为避屈原之名人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活动亘古不变。此节不仅流行于华,而且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也有食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古代把月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节日看月亮,以及亲人团聚的主要节日。此节由古至今民间均沿此称谓。由于中秋与秋分重名而又相连,所以又称“团圆节”。此节日盛行于华及东南亚一带。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至今仍传诵不绝。

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也称登高节、重九节、晒秋节等。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重阳”。此节人们进行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茱萸被古人视为辟邪祛灾的药物,佩带茱萸也有此种寓意。明清时实行易服小知识服志与官帽制度。还主要流行于华及周边地区。

七、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因相传“释迦牟尼”成佛日与此节相近而形成节日。此节的主要活动是熬腊八粥。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丰收;祷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则要祭祀祖先和神灵以避瘟邪。食用腊八粥和时令鲜果为先祖神灵祝祷祈福的节日仪式一直延续至今。腊八节主要流行于华北部地区。

八、冬至节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已经开始测定,并产生了冬至日为“年首”的历法。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气的终结,过冬至此而复生,即所谓“冬至一阳生”。由于冬至后天气转寒,故民间有“冬至夜比年”的习俗。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而在北方地区民间则习惯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或馄饨的习俗。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