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 礼仪规范

中国礼节

中国礼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礼者何也?即理也。理者何?可谓木矩,具有三点:一,天生物,地养之,天生万物,地生五谷,这木也有一点;二,匠人去干砍伐,这也有一点;三,产品加工,即实用,这也有一点。木虽少,但具备此三点,便可称为‘理’,可见‘理’是由少而多,逐步完善的”。就一般情况而言,“礼”从男女有别诞生后便已产生。因古代“昏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偶合婚(约3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故“六礼”中的第一礼就是“纳采”,即提亲。“纳采”成功后还有“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礼节程序。可见,“礼”起源于偶合婚,并贯穿于整个婚姻的全过程。所以,偶合婚便成了“礼”的摇篮。

在人际交往中,一般认为最大的礼节是面礼(相见礼)。我国面礼很多,其中以揖让为高。“揖”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以手抱式敬人”,诗经中有“有椒其馨,有盐其咸”之句。“以椒(香)濡身已示馨香之甘(善),以盐涂口已示饮(吃)之以咸(善)”。这就是说“盐”味是咸的,“椒”味是香的,“善”就是好的意思。因此,“揖”即抱拳拱手而致敬,以左先右后为宜,为自下而上的抱拳拱手,一边作揖一边拱手则是犯了乡礼大忌。

“让”即谦让、推让。左传中说:“谦让而喜于人者为之诈”。因此,“让”也是要有限度的。古代面礼中还有一种高雅的面礼叫“拜”。周礼中说:“拜”有“空首”、“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之分。如双膝下跪为空首礼(多为古礼遗风);如两手下合(但不触地)为吉拜(先秦两汉时期);如两手触地为凶拜(明清时通行);两手抱拳作揖向左或向右上方高举为奇拜(周礼云:“授受必谦:奇拜而下以臂下举授人也”,行礼双方朝相反方向行礼);两手抱拳作揖先向左方高举再向右方高举为褒拜;两手放胸前并俯首触地为肃拜(魏晋以来常用)。以上这些“拜”的形式都是先秦以前行面礼的古风遗存。

当然还有一些较为庄重严肃的面礼。如古代行“稽首”大礼时,主人要向宾客行三次空首礼(一拜、一稽、一空首),宾客要回两次空首礼(一稽、一空首),然后主人再行一次空首礼(一稽),宾客答一次空首礼(一稽),如此反复三次行完稽首大礼。这种繁文缛节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礼仪中的体现。

古代宴请宾客的礼仪也十分讲究。据仪礼记载:主人延宾入席要向宾客敬酒(献酒)三次:第一次当宾客入席后坐定,主人要先饮一酌酒来敬宾客;第二次当宾客各就各位后饮第二酌酒;第三次当宾客坐定后饮第三酌酒。在饮这三次酒时主人要站立起来向宾客敬酒。这是主人对宾客的敬重之意。另外还有祭酒之礼。即在宴席开始时先向祖先献酒三杯以示孝敬之意。诗经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宴席中也要遵循长幼有序的礼仪规定。如先秦时期宴席上食物摆放的位置就有明确的规定:牛羊等牲畜放在最上边;其次是各种带骨的肉;再次是干肉;最后是鱼;最下边是瓜果蔬菜。在宴席上斟酒也有先后顺序:先斟酒于尊长者,再依次斟酒于其他宾客。先秦时期还流行一种投壶饮酒之仪。

婚礼在古代称为“昏礼”,是一种严肃的礼仪。据仪礼记载:昏礼共有六项内容:纳采、问名、纳吉、中国礼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可见,“礼”与“和”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把“礼”与“和”深植于心,并付诸于行,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见面礼节”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礼节。在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适当的鞠躬、问好、微笑等动作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尊重与友善。虽然这些动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现出自身良好的素质和修养。

“宴礼节”则是在社交场合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在参加宴会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遵守时间规定,不要迟到或早退;要尊重主人和其他宾客,不要擅自点菜、喝酒或进行其他不当行为;要注意餐桌上的规矩,如不随意插筷子、不乱扔垃圾等。这些细节不仅能够展现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能够促进宴会氛围的和谐与愉快。

“婚礼礼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礼节之一。在参加婚礼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穿着得体、整洁大方,不要穿着过于随意或暴露的服装;要尊重新郎和新娘,不要在婚礼现场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等;要注意婚礼现场的规矩和程序,如不随意破坏现场秩序、不擅自拍照等。这些细节不仅能够展现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能够让婚礼现场更加温馨、浪漫、庄重。

“祭礼仪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活动中的礼节。在参加祭祀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穿着得体、整洁大方,不要穿着过于随意或暴露的服装;要尊重祭祀对象和其他参祭者,不要在祭祀现场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等;要注意祭祀现场的规矩和程序,如不随意破坏现场秩序、不擅自拍照等。这些细节不仅能够展现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能够让祭祀活动更加庄重、神圣、肃穆。

“见面礼节”、“宴礼节”、“婚礼礼节”、“祭礼仪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礼节之一。它们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实践和弘扬这些礼节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