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档案馆 > 文化传统

农历对应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的对应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时间划分方式,与农历日期有着密切的关联。下面将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具体对应关系。

1. 立春: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2. 雨水: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表示雨水开始滋润大地,为春天的农耕活动做准备。

3. 惊蛰:通常在农历二月或三月,标志着昆虫开始活动,也是农耕活动进入全面展开的时期。

4. 春分:通常在农历二月或三月,表示昼夜平分,也是春季的一半。

5. 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或四月,标志着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是农耕活动的黄金时期。

6. 谷雨:通常在农历三月或四月,表示雨水的滋润对于谷物生长的重要性。

7. 立夏:通常在农历四月或五月,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8. 小满:通常在农历四月或五月,表示夏收作物开始饱满,也是夏季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9. 芒种:通常在农历五月或六月,标志着夏季作物成熟,也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期。

10. 夏至:通常在农历五月或六月,表示夏季的极点,也是白天最长的一天。

11. 小暑: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表示气温开始升高,是夏季的第二个阶段。

1

2. 大暑: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表示气温达到最高点,是夏季最热的时期。

1

3. 立秋:通常在农历七月或八月,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1

4. 处暑:通常在农历七月或八月,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

1

5. 白露:通常在农历八月或九月,表示夜间温度降低,出现雾气露水。

1

6. 秋分:通常在农历八月或九月,表示昼夜平分,也是秋季的一半。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